听钢琴家宋思衡网络直播《悲怆》
2020-03-10 12:01:12
原标题:听钢琴家宋思衡网络直播《悲怆》

听过宋思衡边讲解边弹奏的网络直播后,再听他饱含激情地弹奏一遍《悲怆》,贝圣的这部作品,从轮廓到肌理,每一个乐句都那么清晰地经由我的耳朵走进我的心里。

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是,确认上海所有音乐厅3月份的音乐会全部取消的刹那,我还是黯然神伤了好一会儿。

3月5日,越南裔加拿大钢琴家邓泰山的“演绎肖邦协奏曲”音乐会的票子,早在去年11月我就订好。1980年10月,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来自越南的22岁的邓泰山荣获金奖,打破了此项赛事向来由西方钢琴家问鼎的记录。“技术娴熟的键盘上的诗人”,是邓泰山的别称。享有这样美誉的钢琴家到家门口来开音乐会了,我岂有不听之理?

从3月19日开始,德国钢琴家奥皮茨将在上海交响乐团连续举办4场独奏音乐会。同一位钢琴家的4场音乐会我为什么每一场都不想错过?因为,他奉献给上海乐迷的是“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全集”。奥皮茨身材粗壮,也已步入老境,但是,当年他来上海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时,总共7场音乐会,我每一场都去了现场,我信任这位钢琴演奏家,所以,第一时间就抢下了他4场音乐会的票子。

邓泰山和奥皮茨,我2020年3月的音乐期待,就这么化为了乌有。

当然,我有好几百张唱片,我还可以去网上搜索想要聆听的音乐作品的视频,但是,哪一个乐迷没有唱片珍藏?哪一个乐迷会不知道能通过什么途径搜索到自己钟爱的作品的最佳演奏版本?可世界名团或世界著名演奏家到上海来开音乐会的消息一旦传出,抢票攻略都会成为热帖,为什么?音乐会现场的魅力是唱片和视频无法替代的。谁都知道,一旦走进音乐厅,我们的手机就没了信号,我们还被提示不能发出声音。也就是说,我们辛苦地抢到了票,又或远或近地赶到音乐厅,就算肩并肩听完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后彼此不相识的也还是相逢不相认……不,我们已经通过音乐会独有的气场,成了也许今生都不会再谋面的知音――这就是我们那么在乎音乐会现场的原因。

如此这般,与3月的音乐会擦肩而过,怎能不让人倍觉伤感呢?

宋思衡,旅法钢琴家。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我与他成了微信好友?我已经忘了。但是,他发在朋友圈的那些识见,尤其是关于音乐的识见,让我获益匪浅。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在大家都没有办法去音乐会现场的时候,这位总是在忙碌中的钢琴家,居然愿意开通网络直播,为大家提供网上音乐会现场。

2020年2月24日晚9点,宋思衡直播音乐会开始,2个小时后落幕。到2月25日中午,这场网上音乐会已经累积播放了208万次,直播时同时在线人数达14万――可见,我们都憋坏了。

事后还能有那么多乐迷回看这场网上音乐会,恐怕是因为宋思衡对网上直播音乐会这件事,非常认真。直播嘛,不就是在自家的琴房里架起手机来对着自己,然后不歇气地弹琴吗?对钢琴家来说,也就是将自己的练琴时间公之于网上而已,可宋思衡,竟然正装出镜,雪白的衬衫外是一件笔挺的深色西服,西服口袋里还插着紫罗兰色的小方巾。而我以为网上直播音乐会就是换一个地方弹琴,亦即像在音乐厅里那样,钢琴家在琴凳上坐定后便开始弹琴,一曲终了起身致谢,然后弹下一个曲目。除了加演前也许会报一下加演曲目的曲名,演奏家一般不说话。没有想到,网上直播时的宋思衡,简直就是个话痨。

他都说了些什么?

关于当晚演奏的曲目,他讲了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在作曲家全部创作中的地位,以及作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当晚,宋思衡演奏的曲目,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

在贝多芬之前,伟大的作曲家也用作品表达自己的心声,但多半选择借他人酒杯里的酒浇自己心中块垒的方式。敢于宣称自己的作品表达的就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思想感情,贝多芬是第一人。众所周知,他曾把自己的第三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可一听说推翻法国封建王朝的拿破仑并没有实行共和而是恢复了帝制,愤怒至极的贝多芬马上将拿破仑的名字移出了自己的作品。作品中饱含着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从此例可见一斑。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2部钢琴奏鸣曲,只有两部是他自己命名的,一部是《悲怆》,还有一部是作品第81号,《告别》。1799年贝多芬开始创作《悲怆》,那一年他29岁。虽然是一部献给李西诺夫斯基伯爵的作品,但标题“悲怆”所昭示的,作品里,密布着作曲家彼时的心境:虽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耳疾已经严重地干扰了他。贝多芬的耳疾,是渐趋失聪的,29岁时他耳朵的状况是,高音听不见,低频音却轰鸣得让他头疼欲裂。1799年,法国军队正在进攻贝多芬生活的维也纳,隆隆的炮声就是低频音,严重影响着他的创作进程。为正在创作的作品起名《悲怆》,这是很大的原因吧?

钢琴奏鸣曲,大多由三个乐章组成,《悲怆》也是一部三乐章的作品。音乐作品不像文字作品意义相对比较明确,因此,总有刚刚开始学习欣赏古典音乐作品的人问,那些听起来似乎混沌一片的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等等,到底都写了什么?就贝多芬的《悲怆》而言,第一乐章,作曲家提出了一个问题:第三乐章,作曲家回答了这个问题。至于我们最喜欢的第二乐章,则是作曲家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慢乐章里,满腹愁苦的贝多芬用他的灵感火花帮助乐迷听到了天堂的回音:我们终将会抵达一处净土,那里,明澈、安宁、温馨……

欣赏宋思衡网络直播贝多芬的《悲怆》之前,我也知道,这是贝多芬早期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听过宋思衡边讲解边弹奏的网络直播后,再听他饱含激情地弹奏一遍《悲怆》,贝圣的这部作品,从轮廓到肌理,每一个乐句都那么清晰地经由我的耳朵走进我的心里。

音乐厅里的音乐会,音乐家坐在台上,我们坐在台下,以一部音乐作品为媒介,台下的我们想跟着台上的音乐家走近甚至走进那部作品,无奈我们的音乐素养与台上音乐家的相距甚远,颇难跟上他们的“步伐”。网络直播,才有可能让钢琴家宋思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识见传授给我们,从而让我们得以无比接近贝多芬的《悲怆》:希望从来不曾抛弃过人类,听,《悲怆》的第三乐章,又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