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赵春晓) 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月20日正式启动。今天,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姣娥和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郝青做客人民网,共话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新举措以及全国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新进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
张志成表示,为了切实解决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服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和营商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支持地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省、市的优势产业,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
保护中心建设工作坚持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审查工作相结合。同时加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相对接,与知识产权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对接,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目前,全国已建设31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布在17个省(区、市),其中7家“省级”保护中心,24家“市级”保护中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二十多个产业。保护中心“快保护”优势明显。通过保护中心预审后提交的专利申请,审查周期大幅度压缩,侵权纠纷处理加快,截至2020年2月,保护中心共协助执法办案9038件,保护中心协助处理的专利侵权纠纷平均结案周期7天。保护中心有效促进专利申请质量提升。经预审合格后提交的专利申请授权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郝青
同时,郝青补充道,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19年4月正式运行,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专利预审、快速维权、协同保护和专利导航工作。
截至2020年4月15日,已备案企业1102家,覆盖全市16区,已预审840件申请,目前157件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中心协助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80余件,已服务世园会、京交会等22个展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253份。积极对接行政、司法、仲裁、调解、公证、检验鉴定等多种保护渠道和环节,着力构建 “一站式”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开展了相关技术领域专利导航建设项目。此外,与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北京汽车等7个知识产权联盟或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