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跨界: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2020-03-06 22:59:05

编者按:特殊时期医疗物资告急,各类企业发挥自身潜在优势和协同能力,短时间内硬核跨界转产,投入到紧急保供的战场中。此外“油卖菜”、“999拉面”等神跨界上演了一系列暖心操作,主动挑起百姓的“菜篮子”。“需要什么就造什么”、“哪里缺人就去哪里”,疫情期间的种种跨界是中国企业冲劲和韧劲的反映,更是“中国制造”智慧与担当的有力体现!

一、硬核跨界“奔”医,跑出防疫加速度

一提到五菱汽车,大家都会想到另一个名号“秋名山神车”。疫情当前,五菱为口罩短缺又进行了一波神操作,将空余的厂房改为生产车间。五菱汽车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一家做口罩的汽车企业!更是打出旗号“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2月14日,五菱全自动生产线组装、调试完毕,100万只五菱口罩正式交付,只赠不卖!面对口罩生产设备全国紧缺的情况,公司调集120名专家、精英技师组成核心团队,即刻投入到口罩机的研发中,24小时不间断轮班,前后仅用76小时就实现了口罩机的正式下线。这为扩大口罩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再一次刷新了“五菱速度”。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继五菱汽车出手后,比亚迪也重磅宣布“疫无情人有情”比亚迪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一天可产500万只口罩。

视频来源:深圳新闻

面对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相关制造商很快启动了复产工作,但防疫物资的供给依然是“杯水车薪”。做家电的格力也彻底按捺不住了,斥资2000万元成立医疗科技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第Ⅱ类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紫外线消毒设备、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手术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等。

二、暖心跨界“民生“,协力抗击疫情

民以食为天,然而新型肺炎的出现导致线下商店关门停业,便利食品、蔬菜水果送货上门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2月15日,为响应疫情期间民众的生鲜购买需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官宣跨界卖菜,引发网友热议。

随后,北京石油分公司推出安心买菜业务。所有菜品都是当天从小汤山、首农农场等专业蔬菜生产基地采摘而来,经过质量、新鲜度等一系列筛查后统一装箱配送至加油站进行销售。其中一份蔬菜礼包约14斤重,可满足三口之家3天之需,售价99元,并赠送口罩一只。据悉,加油站每天蔬菜的销售量在600箱左右。

2月19日,中石化又积极开展了“线上卖菜、送货上门”活动。顾客可通过“易捷加油”APP进行生鲜等产品的购买,共有12种套餐,价格80元至186元不等。消费者选购后可享受零接触配送、次日送达的服务。

视频来源:五环短视频

999感冒灵暖心跨界,与拉面说合作,支援民生需求,推出了两款鸡汤拉面:「虫草花鸡汤」和「草本猪肚鸡」,并搭配了手机防滑贴、简易手账本、茶包等相应周边。拉面和感冒灵,食品和药品这样的奇妙组合,让人倍感新奇有趣。

碧桂园则研制出一款每15分钟可出品36份热气腾腾的“煲仔饭机器人”,支持24小时无接触生产和配餐。这样的全自动化操作能大幅降低因人员接触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目前,该产品已被送往武汉隔离点并投入使用,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24小时煲仔饭配餐服务。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不同行业凭借各自的独特优势,实现了暖心跨界,成为疫情期间响应民生需求的重要后备力量。

三、跨界员工齐上阵,哪里缺人补哪里

随着全国范围的复工复产,许多员工踏上了复岗的旅程。很多人表示,在家待得“心里慌”,害怕“无工可复”。实际上,对于部分企业来说,由于疫情原因,许多员工无法回到工作岗位上,也有着“用工荒”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下,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始联手,开启“共享员工”的新模式。

2月6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餐饮商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推荐员工报名成为“蜂鸟”骑手。新骑手灵活安排时间接单,也可为自己的门店送餐,商户用工恢复后可随时停止接单,随时返回。

2月7日,苏宁物流发布“人才共享”计划,面向因疫情冲击,工作受到短暂影响的人群,提供各类仓内分拣、包装,社区骑手、快递配送等工作岗位。

盒马鲜生作为一个全国连锁的零售模式企业,目前已吸收了2700余名共享员工加入临时用工队伍,其中多数原为餐饮行业的员工。受到疫情冲击,餐饮行业大多数处于息业状态或只保留外卖业务,对员工的需求很有限。相比较而言,生鲜类产品需求成倍增加,售货、备货、配送都存在大量缺口,生鲜卖场急需员工上岗。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原餐饮企业的员工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新建角色。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电脑配件的生产、加工业务的科技类企业。目前,公司中有75名员工,来自于毗邻的融侨大酒店。这批“跨界员工”开始也不能适应新岗位的工作,企业减产达到70%左右。但随着他们逐渐熟悉,捷联公司的生产率大幅提升,甚至几乎可以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对于企业来说,这些“借”来的员工,很大程度地帮助企业缓解了生产压力,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对于员工们来说,新企业“同工同酬”,正常发放工资,也给员工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企业代表表示,这次“共享员工”的模式,是基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做出的特殊举措。待到疫情过后,餐饮、酒店等行业复苏,这些员工依然会回到自己原本的岗位上。不过基于企业自身特性以及企业间的关联,“共享员工”这一模式是企业可以探索的方向。(林丹妮,实习生赵宇、张帅、韦时雨、刘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