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电:骑行打卡红色场馆
2020-07-01 11:48:39
原标题:上海广电:骑行打卡红色场馆

“骑行中的党课”节目组在静安区拍摄中。

“这里是黄浦码头旧址,1919年,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邓小平就是从这里出发,赴法勤工俭学,追求共产主义真理。今天,我们的杨浦滨江骑行党课也将从这里出发!”

为了庆祝建党99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骑行中的党课”4集系列报道,精心规划浦东、杨浦、虹口、静安4个区的4条红色路线。以上这一段话,就是杨浦滨江骑行党课中的开场白。

边走边学边重温

“近期上海各个区都掀起了‘四史’主题教育学习的热潮,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挖掘区内红色资源。”谈起策划这次系列报道的初衷,节目总导演瞿轶羿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我们想要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来串联起这些红色场馆,所以策划通过骑行的方式,对这些红色场馆进行打卡,邀请不同的‘主讲人’,在骑行的过程中给大家上一堂堂生动的党课,用这种特别的形式来庆祝建党99周年。”

选定了骑行的形式,路线要怎么确定呢?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市目前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有440处。在众多的红色资源中,节目组最终选定了杨浦滨江的沿江党建驿站、静安的沿苏州河红色路线、虹口的瞿秋白李白等名人旧居、浦东的开发开放纪念馆至船厂旧址等4条线路,以上海城市的红色遗存为课堂,引领人们边走边学边重温历史。

“我们选取的这4个区本身贯穿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4条线路各具特色,也有足够多的故事可以讲。”对于这4条线路的选择,瞿轶羿详细向记者介绍道,“我们选取了其中几个大家或耳熟能详或并不熟悉但很感兴趣的点切入,让大家有一种回到过去的穿越感。”

在拍摄的众多“点”中,最让瞿轶羿印象深刻的,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白烈士。“李白烈士在1925年15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的前20天,英勇就义牺牲了。拍摄他的故事时,我们在李白烈士故居和中共四大纪念馆两个场景中进行了充分展现,所以我们印象很深刻。”

感受历史 面向未来

“这处英式古堡是建于1881年的杨树浦水厂。能够想象吗?年近140岁的它仍然承担着上海四分之一的供水任务,为全市300万市民‘解渴’。而原第一毛条厂遗留下来的洼地,则被改造成了收集雨水的花园,起到防止内涝、调节城市微气候的作用。从“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伴随着滨江贯通开放,曾经硬朗的工业风,也可以轻松驾驭‘小清新’。”

“我们现在骑行的苏河湾区域,以后将会被打造成静安的新地标,经济发展、商贾巨变,不变的是我们左手边的吴淞江,也就是现在的苏州河。”

……

是的,如果你以为“骑行中的党课”带给观众的只有历史,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瞿轶羿看来,4条线路中的故事,既是生动的历史文本,也是不断向前的当下和未来。“虽然讲述的历史是回望过去的,但是骑行的每一条路,看到的每一个建筑都是当下存在的。我们通过各种影像手段、互动方式,让观众能够在看完我们的片子后,在感受当年上海峥嵘岁月的同时,也能够触摸到当前城市发展的速度,并预见美好的未来。”

为了这堂不一样的党课,节目组也在不断创新拍摄和表现手法,按新媒体报道的需求进行语态鲜活的呈现。例如,在拍摄“工人运动的红色堡垒”杨树浦电厂时,节目组就特别设置了一个环节,即在互动体验区拍摄工人版的自己,与历史对话。观众只需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立马就能穿越回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

“我们想让观众们知道,上党课也有很潮的方式。所以我们通过情景再现、AI互动、情景剧设计等方式,采取了主观进入的第一视角,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瞿轶羿表示,怎样才能让报道有新意、有吸引力,其实也是此次“骑行中的党课”拍摄中最难的一部分,“如何在每一集中既保持统一完整的‘骑行’概念,又打破常规,创造一两个好玩的点,这是我们前期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讨论得最多,也是最难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