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京沪鄂”在“新基建”中忙些啥?
2020-06-23 17:40:49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发展,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投资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从地方经济发展、央企投资布局、国家战略对接、国际环境关联四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与研判,隆重推出《“新基建”面面观:从政企参与到战略对接》。本报告向读者展示了当前国内“新基建”舆论环境与建设进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相关政企单位落地“新基建”打开视角和思路,以期进一步推动“新基建”实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部署。今天,推出报告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典型省市项目布局建设与舆论环境分析(上)。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通过对“新基建”话题舆论声量前十的省市的新闻渠道曝光走势进行具体呈现发现,从媒体角度来讲,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浙江、重庆六省份的媒体关注度较高。特别是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各省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格外受外界关注,尤其是“新基建”,成为此次重点项目建设的关键词。

音频解读人简介:李婷婷,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主要从事通信行业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等领域研究。


北京:5G引领 打造“高精尖”

图1:2020年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分布(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发改委官网相关报告

各省市2020年重大项目的侧重点不同,而投资项目比较平均的为北京市。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公开报告,将最大限度保障2020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落地实施。同时,北京市将“新基建”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围绕“新基建”进行规划布局,其中“3个100”之一的10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即主要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此外,北京还强化“新基建”的引领作用,从基础网络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智慧应用设施、网安新创设施、新型能源交通设施、智慧城市领域等六大领域进行规划布局,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投资效益。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综合考虑了传播渠道、媒体性质、地区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选取了北京市四家代表性主流媒体――《北京日报》、《新京报》、北青网与千龙网,对其自3月4日以来发布的“新基建”话题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归纳。可以发现,5G是北京市“新基建”话题的核心舆论关键词。具体来看,关于“新基建”,媒体主要关注了北京已建21086个5G基站(数据更新至6月11日),年底将达3万个以上;北京市5G用户达到313万户;2025年北京科学城北区企业总收入有望突破1.2万亿;北汽新能源在“新基建”风口下助推“换电模式”快速发展等内容。此外,媒体还重点关注了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发展、科学防疫、智能复工等内容。

图2:媒体话题相关报道词云图(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北京日报》报道指出,根据规划,到2020年末,北京市将建成5G基站3万个以上,室分设备覆盖近5000栋楼宇。《新京报》认为,5G、数据中心等领域具有超前性,目前投资“新基建”实际上等于投资未来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长远;另一方面,“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其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根本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表1:北京市主流媒体关于“新基建”话题热门报道列表

注:1.监测时间范围为3月4日至5月19日;

2.数据来源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上海:落实“35条” 营造多元格局

图3:2020年上海市重点工程计划分布(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注: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发改委官网相关报告

图4:2020年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分布(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注: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发改委官网相关报告

根据上海市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报告,2020年上海市在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上重点发力,152个总项目中有57个属于该类别,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在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中,交通类基建项目占比最高,包括轨道交通、市域交通、对外交通等,占比合计达77%。具体政策中,智能汽车、充电桩、车联网等一系列汽车细分市场将成为重点扶持对象。此外,5月初,上海发布“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上海特色“新基建”的四大重点领域。目前,方案已初步梳理排摸了未来3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选取了上海市四家代表性主流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与东方网,对其自3月4日以来发布的“新基建”话题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归纳。可以发现,上海市“新基建”话题舆论关键词涉猎范围较为广泛、多元化,主要包括“新基建35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超算,以及商业“新基建”、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等。具体内容包括:上海版“新基建35条”出炉;腾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落户松江;上海将打造工业互联网2.0升级版;上海点燃“在线新经济”引擎,人工智能、5G网络、区块链等关键新技术跑出加速度;做强上海的“商业‘新基建’”等。

图5:媒体话题相关报道词云图(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5月7日,上海市正式对外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从指导思想、行动目标、建设任务等方面提出了35条举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分析指出,“新基建”是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是具有生产力要素优化和潜力提升的新引擎,有望创造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岗位。然而“新基建”总体上是一个新事物,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弱项和短板。因此,地方结合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实际等因素,出台相关政策予以助推和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表2:上海市主流媒体关于“新基建”话题热门报道列表

注:1.监测时间范围为3月4日至5月19日;

2.数据来源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湖北:超前布局 助力“疫后重振”

图6:2020年湖北省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分布(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省发改委官网相关报告

图7:2020年湖北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分布(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省发改委官网相关报告

作为此次疫情中受冲击严重的省份,湖北依然如期交上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日程表。湖北省发改委5月20日印发了《湖北省2020年省级重点建设计划》,共安排项目410个,总投资132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6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38.5%、3.4%、9.5%。其中,产业类项目以228个位居四类重点产业项目首位,其次为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数量为81个。而在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中,交通运输类以57个居首,占比为70%。另外,湖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超前布局“新基建”,集中改造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医疗等网络硬件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选取了湖北省的四家代表性主流媒体――《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与荆楚网,对其自3月4日以来发布的“新基建”话题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归纳。可以发现,湖北“新基建”话题的舆论核心观点为以信息化助力“疫后重振”,具体包括湖北谋划33个重大科技项目,预计投资近600亿元;湖北5G网络建设全面复工,年底建成5万个基站;“湖北造”天基物联网启动组网;搭乘“新基建”东风,发展工业互联网;移动5G赋能“智行隆中”建设;武汉“牵手”华为成立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湖北段项目开建等。可以看出,湖北省正大力扶持和推动疫情之后的“新基建”发展。

图8:媒体话题相关报道词云图(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表3:湖北省主流媒体关于“新基建”话题热门报道列表

注:1.监测时间范围为3月4日至5月19日;

2.数据来源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综合上述所列举省市的重点项目建设清单,可以看出,疫情环境下的新形势新变化决定了各级政府的精准施策。湖北省明确“超前布局新基建”,一方面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另一方面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改造,激发新动能。城际轨道、高铁、新型信息通信等已经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比如上海市。同时,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投资也在短期和中长期建设中发挥着坚实作用,短期拉动经济、中长期释放经济活力,5G或将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被广泛提及在北京等省市的年度清单项目中。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展示的北京、上海、湖北三地的布局情况。下期我们将带来广东、浙江、重庆等省市的计划分布情况,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