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疫情加速智能化传播和社会治理模式到来
2020-06-19 21:46:26

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主办的首届“人民云社会评价科技大会”于6月18日举行。各位业界大咖相约云端,以“数智化时代的重大风险防范与化解”为主题展开广泛交流。人民在线副总编辑、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刘鹏飞以《疫情加速智能化传播和社会治理模式到来》为题进行了分享。

会议现场视频截图

疫情舆情和社会治理整体趋势判断

刘鹏飞首先从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切入,对新冠疫情期间舆情和社会治理整体趋势做出了几点判断。他认为,疫情反弹和全球疫情形成对国家的立体全面考验,疫情和舆情也将逐渐从局部向全局和全球多点交叉影响。疫情期间,民间舆论场的反弹和流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免疫力作用,智能化的信息发布也将进一步压缩信息真空和谣言的出现。我们注意到,大数据和智能科技手段具有对疫情防控和舆论的巨大影响作用。眼下,病毒溯源、疫苗研制、科技突破等仍有待观察,目前仍处于科技与疫情赛跑的阶段,生物医学等科学专业、历史反思和人文理念受重视。此外,疫情早期,多种意识形态话题在舆论场出现割裂和复合现象,引发社会热烈讨论。而在疫情防控中,各地的新闻发布和信息透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现。刘鹏飞认为,目前看来,对于这次北京等地疫情反弹的社会反应相对平稳,但从预警、预案看,形势还是十分严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带来技术变革拐点

“新冠肺炎疫情从根本上加速了智能化、场景化、数字化、意识流和物理化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刘鹏飞说,以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至少提前5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态势下,新的工业革命将在较发达国家或地区呈提速状态,而欠发达地区则可能发展缓慢。

此外,智能化传播状态下,时间空间、生理心理,虚拟和现实空间的界限在被快速打破,万物互联、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相互交织,下一代互联网和智慧社会将加速向前。未来在全球面临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大型群众性、消费性、纪念性的活动、会议和会展都受到限制,电影院、博物馆、影剧院、科技馆等封闭式公共场所难以开放,这为大量虚拟场馆的开通上线提供了现实条件,将加速相关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普及,促进更多场景化、体验式和沉浸式作品的产生。“新技术的应用普及,在疫情特殊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刘鹏飞说。

刘鹏飞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虽然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在某些领域却逆势上扬,网络社交、影音娱乐、远成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物流、生鲜配送、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新闻信息等方面需求出现爆发,人们把生活中熟悉的一幕幕,搬上了虚拟社交的“云平台”,形成了云办公、云服务、云娱乐、云聚会、云社交等场景。

同时,疫情防控中,远程医疗、机器人护士、人脸识别、额温枪、红外测温、健康码的使用,以及交通枢纽、酒店、写字楼和公共场所等对体温异常人群的筛查等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引起了国外专家的关注,“在很多国外专业人士看来,国内这方面做的不错。”刘鹏飞提到。

在谈到如何发挥智能媒体和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时,刘鹏飞认为,大数据分析、地理定位信息、二维码认证扫描、交通及消费数据和手机用户数据分析等,都有利于监测疫情扩散、人群流动和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他指出,政府部门能否开放数据,对智能媒体发展形成直接影响。只有数据开放才能够形成流动,智能媒体的应用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才能够形成智能媒体的红利。

与此同时,在此次战役报道中智能媒体成为了最大的亮点,在技术的驱动下,媒体的服务功能更加凸显。以人民日报、人民健康、封面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新闻资讯平台,在疫情爆发后纷纷上线实时舆情地图、紧急寻人、智能位置地理查询、疫情风险等级查询、智能辟谣等端口等各种“云服务”,极大地便利了读者与群众,有效地提升了网络社会能力与基层治理的效率与水平。

“疫情期间,视频、直播、Vlog成为最热门传播方式之一。”刘鹏飞介绍称,央视的“慢直播”、封面新闻的《直击武汉防控一线》《火神山医院浇灌首块地坪》等系列直播,率先上线“30秒”视频频道,提升疫情报道效率,许多网友成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云监工”。这次北京疫情反弹,也有很多通过视频等各方面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交流、分享,用户体验丰富又有层次性,也让舆论传播格局变得更加深层化、圈层化、也更加复杂。

后疫情时期,舆情引导和社会治理进入3.0模式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条件下的舆情引导和社会治理是怎样的?刘鹏飞认为,数字科技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的出现,“我们即将迎来数字科技和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播将突破时间尺度、空间距离、地域甚至生理层面的限制,真正来到‘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时代。”从十七大提出网络问政,到十八大提出网络治理,再到十九大提出国家治理,再到现在的媒体融合,“智能化时代,社会治理形式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

演讲中,刘鹏飞还提出“社会注意力风险模型”和“舆论传导效应”,他认为,智能化媒体时代做好社会治理,要在社会注意力风险的管理和疏导方面下工夫。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不同于传统风险特征的新型风险社会。当今社会的风险已经从过去以自然灾害、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风险,转变为人为不确定性占主导的风险,这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社会注意力在风险社会当中是非常易变的因素。

刘鹏飞认为,社会注意力聚焦和舆论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各种传播学意义上的“噪音”“反馈”大量出现,开始成为常态。这种复杂状态将使舆论传导存在“电阻”效应,即社会情绪、摩擦、误解、隔阂、冲突等能量释放和扩大,对形成舆论共识和高效协同形成挑战。而此次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疫情后,我们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等级的实施,社会治理在常态和非常态之间高效率地切换,民众积极实施健康管理和配合疫情防控,显示出社会具有较好传导性的社会肌体。总体来看,国内具有的较好的治理弹性,这是我们的优势。最后,刘鹏飞结合人民在线多年来在智能化手段上的应用,给出了网络舆论引导3.0模式的九个要“用”,以期为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作为国内舆情行业的开创者、领军者,十余年来专注于舆情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发挥舆情大数据的价值,打造最具公信力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举办系列“人民云社会评价科技大会”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推进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贡献“人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