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由人民网慕课(以下简称“人民慕课”)策划的《“新”中有数――新基建 新要素 数据湖》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进行录制。本期课程邀请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拥军作为主讲嘉宾,就新基建、新的数据要素,以及如何促进地方发展数据经济进行讲解。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契合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这个“新”机遇。课程开篇,林拥军通过定义新型基础设施,指出新的数据要素,强调中国已经来到“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围绕“新”的关键词,课程通过明确发展环境――“新理念、新技术、新基建、新要素、新业态”,生发“数据湖理论思考”,并借“数据湖实践”实现数字经济的产业化三部分内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政府、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展开讲解。
本期课程观点摘要
第一部分:新理念、新技术、新基建、新要素、新业态
本章节,林拥军老师阐述了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政府和企业如何掌握新的技术,构建新的基建,汇聚新的要素,培育新的业态。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契合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这个“新”机遇。
数据资源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
第二部分: 数据湖理论思考
本章节,林拥军老师首先提出目前在存储领域,由于我们还是停留在以磁存储为主要手段的这样一种状态下,导致了存储是感知、传输、计算、处理和存储这五个信息基础设施里一个短板。那么目前的存储主要问题是能耗大,寿命短,成本高,所以要提出新的,把新的技术利用起来,来弥补这个短板。
我们在小数据时代,由于数据的体量不大,所以大家没有感觉,认为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放在云里,但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我们的云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数据,所以会出现了数据的计算和重组分离,也就诞生了数据湖。通过构建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政府有计划去收集和整理数据,在通过出让数据的开发权和使用权,既可以弥补地方政府财政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培育地方数字经济产业。
第三部分: 数据湖实践探索
本章节,林拥军老师提出数据湖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建设数据湖。在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总体规划的引领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做到因地建湖。通常会在一个地级市建一个湖,然后再通过一湖多点的方式,在地级市各区县实现全覆盖。这是第一步,建一个数据湖。第二个是数据的导入。第三个是数据湖产业最重要的――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更多做的是把数据汇聚过来以后,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脱敏,编制数据目录,形成样本数据,然后再把这些数据资源对全社会进行开放。
数据湖一方面做一个基础设施,大力支撑了所在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我们已经落地的数据湖,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地方政府对于数据开发使用的授权。
讲师介绍
林拥军,中央企业中国华录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云体系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8年至1996年期间,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取工学硕士学位。曾先后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首创“基于光电磁一体混合云存储城市数据湖”理论,长期致力于研究融合数据感知、存储、处理为一体的光电磁一体化云存储系列产品,并在全国多地落地应用,成为支撑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基石。光磁电一体化大数据存储管理云平台已成功入选工信部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人民慕课是以党报党网为依托,由人民在线运营的新闻舆论、媒体融合的第一学习平台,是学习强国新闻舆论课程首家合作伙伴。人民慕课作为人民网的频道,是集服务+培训、学术+培训、媒体+培训及面向未来的培训四个特点于一体的慕课平台,希望通过优质教育内容的打造,让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民,发挥更大的社会责任与价值。(白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