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在当下,功在未来!北京地铁“双超”诞生记
2020-06-03 17:49:31

编者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北京地铁作为首都国企,积极响应号召,肩负重任。从未雨绸缪的准备,到一步步行动的落地生根,北京地铁“超常超强运行图”诞生并日趋完善。疫情之下,北京地铁渗透行业肌理的“双超”改革由此展开。

“双超”改革如大考:利在当下,功在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4次谈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北京地铁“双超”改革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积极作为,是“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的交通助力。

这是一场北京地铁人全员参与的“大会战”,考验了北京地铁公司的方方面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运营服务管理部的团队是“双超”运行图的设计师,即使提前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其挑战性和难度都是他们之前从未遇到过的,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

3月24日,公司所辖16条地铁线路中,八通线与昌平线率先采用“超常超强运行图”。加密车次、多类型交路套跑、压缩列车间隔、大站快车等,多种措施几乎在一条线路的运营中同时上线……此后的一个月内,陆续又有11条地铁线路加入“双超”大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北京地铁目前的综合运营能力得到新的历练和提升,列车多交路运行、大站快车等大部分超常超强措施将予以保留,实现常态化。

制定“双超”措施过程,也是一次全面的自查过程。北京地铁梳理出几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改造工程,可以在超常超强运行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网络运输效能,实现更大幅度的降本增效。

利在当下,功还在未来。“双超”图的编制更像是北京地铁公司对常态化运营的一次挑战和摸底。如今看来,摸底考试已经合格,下一步的方向,才是重点。

满载率50%以内,为市民提供安全的乘车空间

超常超强(“双超”)运行图的诞生,始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达到“满载率控制在50%以内”的标准。

要控制满载率,首先要了解“满载率”的概念。这里的满载率实际上指的是地铁的“断面满载率”。举例说明:按1小时算,一小时内开过去30个车,30个车乘以每个车的定员就是车的整体运力,用实际的运载乘客数除以运力,就是满载率。以算式的方式呈现,如果1辆车定员1000人,那么满载率算式则为:(30×每辆车实际载客数)÷(30×1000)=满载率%。

编制运行图的过程漫长且复杂,设计师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利用1月6日的北京地铁的客流数据作为“基石”,确定满载率50%的大概值是多少,准确把握每条线路不同的特点,将线路运营情况、车辆制式、信号系统、电力系统、检修能力等所有信息熟记于心,“量身定制”出最适合线路特点的“双超运行图”。在绘制运行图的过程中,突破技术壁垒,哪个断面应该加车?哪里应该折返?哪里客流比较少,可以放空一些车?如何把一条线路能用上的资源全部用上,发挥更大的运力,是编制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另外线路的边界条件也要分析,比如供电能力、信号能力、车辆配置、折返线、哪有折返线?哪能够折返?编制团队们经过多次研讨与实验,终于初步定好运行图的大致原则。

量身定制的“双超运行图”

首都地铁四通八达,每条线路都有独特之处,要“量身定制”出最适合线路特点的“双超运行图”,实现“一线一方案”,就需要准确把握每条线路不同的特点,将线路运营情况、车辆制式、信号系统、电力系统、检修能力等所有信息熟记于心。

北京地铁6号线,是首都轨道路网中东西走向的大客流干线,但供电能力有限,只能满足间隔两分半的条件。于是,编图团队想出了“不规则”的跑图方式,将早高峰客流最大的进城方向调整为2分,客流较少的出城方向调整成3分。如此一来,上行下行加在一起正好两分半,既未超出供电承载范围,还把压力大的客流断面进行了消减。此外,依据6号线现有的条件,编图团队设计了 “越行大站快车”,实现快慢车混跑――快车高速通行,只在主要车站停靠;慢车常规运行,每站都停。“一列快车、两列慢车”的运行方式减少了车辆“断面满载率”,也为乘客节省了时间。

地铁15号线编制运行图遇到了车辆不够用的问题。对此,编制团队采用压缩站停时间的方法,以秒为单位减少一趟车的运行时间。与此同时,15号线在大屯东增加一处折返点,增加了列车折返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列车不足带来的压力。

“消减客流最大断面”也是编图团队“巧思”的体现。针对线路的最大断面客流,运行图把更多的车放在客流多的区段,利用加车、套跑、大站快车方式“消”掉客流。以5号线为例,客流上行最大断面为天坛东门―磁器口,早高峰8:16,由宋家庄开出的区间车在行至天坛东门站之前不停车,空车抵达天坛东门站,等候上车的乘客可以乘坐空车,一定程度上“消”掉了最大断面客流,均衡了整条线路早高峰期间的客流压力。

“双超”图的实施代表着这条线路已将它所拥有的运力发挥至极致,而这是编图团队在绘制中反复测量计算,在地铁电力系统、信号系统承载能力下得出的“最大值”。而对乘客来说,最为直观的感受则是等车时间变短、车次密度增加以及各种新颖的地铁套跑方式。

“最强大脑”配合“双超”,打出防控“组合拳”

“超常超强运行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满载率。为了配合“双超”图降低满载率的要求,必须有一个实时监控系统可以随时计算满载率。为此,北京地铁调度指挥中心在原有的客流监控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客流实时监控平台由此诞生,成为计算满载率的“最强大脑”。地铁大厦3层的北京地铁应急指挥中心内,一面大屏幕占据了墙面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大屏幕上,是首都轨道路网全景,北京地铁每时每刻的客流情况都能体现其上。系统用绿、黄、棕、红四种颜色显示满载率。“绿色”代表满载率在40%以下,“棕色”代表满载率超过50%。哪条线路满载率情况如何,一目了然。

实时客流监控系统改变了用于运算的数学模型,这套数学模型包含了乘客进站和出站的历史数据,可以模拟出乘客在路网内的旅行轨迹,再结合大数据分算到当前路网中每辆列车上,就可以大致预测出每5分钟的满载率。北京地铁专门成立了网络客流实时分析调度岗位,由专人实时监测平台早晚高峰情况。根据客流预警分级,如果一个区段五分钟满载率超过50%,就达到了二级预警响应,沿线车站就会在站外采取限流措施,把满载率控制住。

(林丹妮、实习生:刘静涵、甄敬怡、梁诗晨、韦时雨、刘金卓)